泡排剂的使用效果与操作规范性直接相关,需结合工况(如气井类型、积液量、介质特性)制定方案,同时严格管控安全与兼容性风险。以下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展开详细说明,覆盖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监测的全流程:
一、泡排剂的使用方法
1. 前期准备:工况评估与药剂选型
在加注前需明确核心参数,避免药剂错配导致效果失效:
- 工况调研:确认气井 / 管线的关键指标 —— 井底温度(≤120℃常规型,>120℃需耐温型)、矿化度(≤20 万 mg/L 用普通型,>20 万 mg/L 用耐盐型)、含硫量(>50mg/L 需高含硫专用型)、积液类型(地层水 / 凝析油,含凝析油需抗油型)。
- 药剂适配:例如高含硫气田(如普光气田)需选 “泡排 + 缓蚀” 一体化药剂,避免单独使用普通泡排剂破坏管线防腐膜;含 30% 以上凝析油的井,需选用成都钠镁化学等品牌的抗油泡排剂。
2. 核心操作:加注方式与浓度控制
根据产气量、积液量选择加注方式,核心目标是让药剂与积液充分混合:
加注方式 | 适用场景 | 操作要点 |
---|---|---|
连续加注 | 产液量稳定(5-100 方 / 天)、弱喷井 | 通过油套环空接入计量泵,匀速注入;常规浓度 0.3%-0.8%,首次使用可提至 1%-2% |
间歇加注 | 产液量波动大、低产井 | 按 “积液预警 - 加注” 周期操作(如每 8 小时 1 次),单次加注量 50-200L,浓度 1.5%-3% |
井口高压注入 | 管线堵塞严重、高压气井 | 配合柱塞泵从井口高压端注入,需同步降低井口压力(控制在 10MPa 以内),防冲蚀 |
- 示例:大牛地气田低压井(井底压力<5MPa)采用 “连续加注 + 浓度梯度调整”:首日 0.8%,次日监测积液量,若未减少则升至 1.2%,直至泡沫携液正常。
3. 配套操作:消泡与效果监测
- 地面消泡:泡沫随气流排出后,需在分离器、集输管线入口处加注消泡剂(如有机硅类 XM-X1 消泡剂),浓度 0.1%-0.3%,避免泡沫进入压缩机、计量设备导致故障;
- 效果判断:通过 3 项指标验证 ——① 井口压力下降 5%-15%(积液减少);② 产气量提升 10% 以上;③ 取样观察泡沫状态(应呈均匀细密状,无明显分层)。
二、泡排剂的注意事项
1. 安全防护:人员与设备安全
- 人员操作:
- 接触药剂时需戴耐酸碱手套、护目镜,若溅至皮肤,立即用清水冲洗 15 分钟;若吸入雾滴,移至通风处并就医;
- 严禁在加注现场吸烟、动火(部分泡排剂含醇类溶剂,闪点低)。
- 设备防护:
- 加注泵、管线需选用耐腐蚀材质(如 316L 不锈钢),避免普通碳钢被药剂腐蚀;
- 地面流程需安装 “泡沫缓冲罐”,防止泡沫直接冲击阀门、仪表。
2. 药剂兼容性:避免与其他化学剂冲突
- 核心风险:泡排剂(表面活性剂类)可能与气井常用的缓蚀剂、防垢剂发生配伍反应,破坏缓蚀膜或产生沉淀,加剧管线腐蚀 / 堵塞;
- 操作要求:
- 首次使用前,需在实验室做 “兼容性测试”—— 将泡排剂与现场在用缓蚀剂按 1:1 混合,观察 24 小时,无分层、沉淀则可混用;
- 若已加缓蚀剂,优先选 “泡排 - 缓蚀” 复配型药剂(如延长气田多效泡排剂),减少单独加注的冲突风险。
3. 环境与储存:合规与性能保障
- 环境要求:
- 废液(如泡沫分离后的残液)需经处理后排放,不可直接排入土壤 / 水源;优先选用生物降解率>90% 的环保型药剂(如西安石油大学超分子泡排剂),符合绿色矿山标准;
- 储存管理:
- 储存温度控制在 5-40℃,避免低温冻结(破乳)或高温分解(失效);
- 药剂需单独存放,远离强酸、强碱(如盐酸、氢氧化钠),防止发生化学反应。
4. 异常处理:常见问题与应对
异常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措施 |
---|---|---|
泡沫量少、易破裂 | 药剂浓度不足 / 耐温耐盐性不够 | 提高浓度至 1%-1.5%,或更换耐极端工况的泡排剂(如纳米 SiO₂复配型) |
管线腐蚀加剧 | 泡排剂与缓蚀剂不兼容 | 停止加注,切换 “泡排 - 缓蚀” 一体化药剂,对管线做腐蚀检测 |
地面设备泡沫淤积 | 消泡剂加注量不足 | 提高消泡剂浓度至 0.3%-0.5%,或在分离器出口增加消泡网 |
综上,泡排剂的使用需遵循 “先评估、再适配、严操作、勤监测” 原则,尤其在高含硫、高矿化度等复杂工况下,需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小试验证后,再规模化应用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产能损失或安全事故。